首页

有没有招男奴的

时间:2025-05-28 17:59:59 作者:同济大学携手上海嘉定打造环同济知识经济圈2.0 浏览量:55240

  中新网上海5月27日电(范宇斌 李华成)近日,“2025同济·嘉定无界智源科技创新产业化大会”在上海市嘉定区举行。会上,同济大学宣布打造“嘉定环同济知识经济圈2.0”,嘉定区启动“环同济知识经济圈新一轮建设规划”编制工作。

  据悉,本次大会聚焦新能源汽车、智慧交通、人工智能等领域,搭建高能级合作平台,实现要素有序流动、政策同向发力,推动科技成果转化与新质生产力培育,助力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和创新驱动经济高质量发展。

  同济大学党委书记、中国工程院院士郑庆华表示,同济大学要回答好“强国建设,同济何为”这一时代课题,要紧紧围绕国家战略需求和区域经济社会发展需要,更加积极主动发挥大学的知识溢出效应,进一步深化产教融合、科教融汇,与嘉定区政府、在地企业建立政产学研用协同创新的体制机制,同题共答、同频共振,推动大学更多的科技创新成果转化为现实生产力,为嘉定高质量发展注入源源不断的新动能。

  嘉定区委书记肖文高表示,近年来,嘉定深入实施校地合作、院地合作计划,特别是与同济大学的合作日益紧密、硕果不断。本次大会的召开,标志着嘉定环同济知识经济圈拉开新一轮建设的序幕。面向未来,嘉定将牢牢扛起上海高端制造业主阵地和科创中心重要承载区的职责使命,持续深化校地合作、院地合作,推动更多标志性、原创性的重大科技成果在嘉定诞生并转化落地。

活动现场。 主办方供图

  如何打破学科壁垒、突破地域疆界、贯通创新要素,构建起政产学研深度融合的创新共同体?会上,同济大学发布“环同济知识经济圈报告”,嘉定区启动环同济知识经济圈新一轮建设规划。在人工智能重构知识生产方式的今天,校企地三方将建立跨领域、跨行业的协同创新网络。

  同济大学副校长石振明作题为《打造嘉定环同济知识经济圈2.0,助力上海加快建成具有全球影响力的科技创新高地》的报告。他表示,同济大学坚持“市场驱动、学科支撑、企业主体、政府引导”,深化“三区融合、联动发展”,科技园成为科技成果转化和创新创业服务的重要基地。面向未来,学校将通过“学科融合、机构融合、产教融合”三大融合举措,打造“政-校-企”共建共享共赢的协同创新生态。

  值得一提的是,同济大学将与嘉定区携手打造“嘉定环同济知识经济圈2.0”,打造具有创新策源意义的“核爆点”,将源源不断形成新质生产力,助力区域产业发展。

  “学校将推动政产学研发展,在杨浦区、嘉定区、普陀区建设三个千亿级的环同济知识经济圈。在嘉定区,我们将围绕人工智能、现代交通、装备制造业的学科集群,推动机器人、智慧交通、智能制造产业集群的发展。”同济创新创业控股有限公司总经理、同济大学国家大学科技园管理委员会办公室主任肖小凌介绍。

  据介绍,嘉定环同济知识经济圈以同济大学为核心,规划面积约30平方公里,将在科技创新策源、产业培育集聚、城市品质提升等方面实现新突破,将依托同济大学“大制造、大材料、大交通、大信息”四大优势学科,把嘉定环同济片区打造成为区域经济发展的核心增长极。

活动现场。 主办方供图

  作为上海科技节组成部分,2025年嘉定科技节拉开帷幕。2025年嘉定科技节以“科技让生活更美好”为主题,培育城市科学文化,弘扬科学家精神,在嘉定区营造热爱科学、崇尚创新的社会氛围。

  活动现场发布了“嘉定区十大科技创新应用场景”,聚焦汽车“新四化”、集成电路、生物医药等科创领域,多方位展示嘉定在科技领域开放、包容的投资环境和创新的前沿技术;同时,一批校企联合研究机构获授牌,同济大学首批赋权改革项目和同济大学创新创业项目签约;此外,还发布了环同济科技创新金融矩阵,启动了同济大学2025年“十大最具转化潜力科技成果——智能系统赛道”评选和“天骄湾杯——智能系统国际创新大赛”等。(完)

展开全文
相关文章
江山如画|踏寻北京红色足迹

“毫无疑问,这种竞争性的甚至是对抗性的对华认知,势必会影响美国政府的决策。”信强表示,“所以我们也一直在跟美国人讲,如果你确实认为中国不是一个威胁,你确实不想遏制中国的发展,那么你应该有实际行动。”

一月内国务院两度部署化解地方债,今年工作重点圈定了哪些?

1959年8月,已经73岁高龄的安娜·路易斯·斯特朗(Anna Louise Strong)和来自11个国家的19名记者、作家和广播工作者一道,来到了民主改革正在如火如荼进行的拉萨。

世界500强对话湖北 1280亿元项目签约

距离北海九龙壁不远,在阐福寺山门外东侧,有一座铁影壁,乃是雕刻于元代的石雕作品。这座影壁表面呈棕褐色,粗看好似铁质铸成,其实是由火山喷发出来的岩浆凝结成整块中性砾岩,颜色和质地似铁,故称铁影壁。铁影壁宽3.6米,通高1.89米,厚0.38米,属于悬山影壁建筑。

湖南十条举措吸引农民工留在“家门口”

11月27日,由中央社会主义学院主办的“新时代统一战线论坛·2024”在北京举办。论坛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构筑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为主题。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中央社院院长郝明金,中共中央统战部分管日常工作的副部长陈小江出席论坛开幕式并致辞,中央社院党组书记、第一副院长黄守宏主持开幕式。

一群随苏翊鸣踏上雪板的“娃娃兵”

3月10日,出席十四届全国人大二次会议的云南代表团举行开放团组会议。全国人大代表、云南省委书记王宁在接受记者提问时表示,云南的旅游正在从观光向体验转型。2023年,全省接待国内外的游客超过10亿人次。“很多是来了还想来,来过一次再来。”过去一年,云南省旅游总收入达到1.4万亿,创历史新高。王宁说,旅游业已成为云南拉动内需、拉动消费,带动经济发展,促进群众增收的一个重要引擎。云南的旅游也是一项惠民项目、民生项目,很多旅游从业者都是村民、中小微企业,收入都到了农民手上、到了民众手上。所以,我们俗称为云南旅游是一个民生项目。(记者 王世博)

相关资讯
热门资讯